小农友

佛手瓜北方种植技术


小农友 557

在北方,要想让佛手瓜安全过冬可是一门学问。在入秋之后,当气温逐渐降低时,要减少浇水的频率和浇水量,这样做是为了让佛手瓜植株体内的细胞液浓度增加,从而提高它的抗寒能力。对于佛手瓜的藤蔓部分,我们可以用稻草或者秸秆将其包裹起来。稻草或秸秆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,就像给佛手瓜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衣。还可以在植株的根部周围培土,厚度大概在20 - 30厘米左右。这层土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小窝,能够有效地保护根系免受严寒的侵害。如果是在大棚里种植佛手瓜的话,那就要更加注意温度的调控了。在夜晚的时候,可以在大棚内增加一层薄膜,形成双层保暖的效果。而且要注意检查大棚是否有破损的地方,一旦发现有冷风灌入要及时修补。除了这些物理方法,我们还可以通过施肥来增强佛手瓜的抗寒性。在入冬前,施用一些有机肥,像腐熟的农家肥,它不仅能为植株提供养分,还能改善土壤结构,使土壤更有利于佛手瓜过冬。

北方如何种植佛手瓜

想要在北方种好佛手瓜,准备工作很重要。选种方面,要挑选那些健康、饱满且没有病虫害迹象的佛手瓜种子。播种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,当土壤解冻,气温稳定在15℃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播种了。播种之前,先要把土地翻耕一遍,深度大约在25 - 30厘米左右,这样可以疏松土壤,有利于佛手瓜根系的生长发育。然后按照一定的株行距进行开沟或者挖穴,株距保持在60 - 80厘米,行距在1.5 - 2米之间比较合适。播种的时候,将种子平放在穴内,每穴放一到两颗种子,再覆盖上一层薄土,厚度约为3 - 5厘米。等到佛手瓜幼苗长出来后,要及时进行间苗,保证每一株幼苗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。在生长过程中,水分管理是关键。佛手瓜喜湿但又怕积水,所以浇水要遵循“见干见湿”的原则。在幼苗期,由于植株较小,需水量相对较少,可以每隔7 - 10天浇一次水。随着植株的长大,到了开花结果期,需水量就会大大增加,这时可能需要3 - 5天就浇一次水。不过一定要注意避免积水,否则容易导致烂根现象。施肥也得跟上,除了前面提到的入冬前施有机肥,在生长期还要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追加肥料。在幼苗期可以施用一些氮肥,促进枝叶的生长;到了开花结果期,则要多施磷钾肥,有助于果实的膨大和品质的提高。还有搭架这一环节也不容忽视,佛手瓜是攀缘植物,当藤蔓长到一定长度时就需要给它搭架子。可以用竹竿或者木棍搭建人字形或者篱笆形的架子,高度以2 - 3米为宜,这样可以让佛手瓜的藤蔓沿着架子攀爬,既方便通风透光,也有利于田间管理。

佛手瓜种植佛手瓜如何种植

说到底,种植佛手瓜就是从土壤准备到收获的一系列过程。土壤是佛手瓜生长的基础,优质的土壤能让佛手瓜茁壮成长。前面已经提到过要翻耕土地,这里再补充一点,在翻耕的同时,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。可以采用太阳能消毒法,就是在夏季的时候,把地膜盖在翻耕后的土地上,利用太阳的高温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卵。土壤的酸碱度也很重要,佛手瓜适宜生长在微酸性的土壤中,如果土壤偏碱性的话,可以通过施用硫磺粉或者腐殖酸类物质来调节。关于播种,除了按照常规的株行距播种之外,还有一些小技巧。在播种之前可以把种子浸泡在温水中一段时间,水温控制在30 - 35℃左右,浸泡时间大约为12 - 24小时。经过浸泡的种子更容易发芽,发芽率也会更高。在日常管理方面,除草也是必不可少的。杂草会与佛手瓜争夺养分和水分,所以要经常到田

佛手瓜北方种植技术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