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猪苓种植,其实跟养孩子差不多,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。首先得选个好地方,这货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,就跟我们夏天喜欢躲在空调房一个道理。最佳种植地要选在海拔800-1500米的山区,坡度15-30度的半阴坡最合适。土壤嘛,得是那种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,pH值在5.5-6.5之间,太酸太碱都不行。
种植时间一般选在春秋两季,3-4月或者9-10月都行。种植前得把地整得跟发糕一样松软,深度要达到30厘米左右。种植时要注意密度,行距40-50厘米,株距30-40厘米比较合适。种下去之后记得盖上一层5厘米厚的腐叶土,就像给猪苓盖被子一样,既保温又保湿。
猪苓子是怎么种植的
猪苓子种植这个事儿,说简单也简单,说难也难。首先得选好种源,就跟找对象一样,基因很重要。要选那些个头饱满、无病虫害的优质猪苓子,最好是从正规渠道购买。种植前还得给它们做个"体检",用50℃的温水浸泡10分钟消毒,这个步骤千万不能省。
种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深度,一般挖个10-15厘米的小坑就行,太深了容易闷坏,太浅了又容易被晒干。每个坑放2-3粒种子,然后轻轻覆土。这里有个小技巧:可以在土里掺些腐熟的农家肥,但千万别用生肥,否则会把种子"烧"坏。
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,但也不能太湿,否则容易烂种。等苗长到5厘米左右时,就要开始间苗了,每个坑留1-2株最壮的。这个过程虽然心疼,但为了产量必须狠心。
猪苓栽培技术
猪苓栽培这事儿,讲究的是三分种七分管。首先得说说遮阴问题,这货最怕阳光直射,就跟我们怕晒黑一个道理。可以搭个1.5米高的遮阳网,遮光率控制在70%左右。要是种在林下就更好了,天然的遮阳伞。
水分管理特别关键,猪苓喜欢湿润但不耐涝。夏天高温时要早晚各浇一次水,但每次水量不能太大,保持土壤湿润就行。雨季要注意排水,千万别让地里积水,否则分分钟给你烂根看。
施肥也有讲究,要遵循"少吃多餐"的原则。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,中期增施磷钾肥,后期要控制氮肥。有机肥一定要腐熟,不然容易招虫害。记住一个口诀:"春氮夏磷秋钾冬有机",这样记起来就容易多了。
猪苓如何种植?猪苓种植技术
说到具体怎么种猪苓,我给大家分享个"傻瓜式"操作指南。首先整地要彻底,把杂草、石块都清理干净,然后每亩施入2000-3000公斤腐熟有机肥。种植时可以采用穴播或者条播,我个人更推荐穴播,管理起来更方便。
种植深度要控制在8-10厘米,太浅容易被雨水冲走,太深又影响出苗。播种后要立即浇水,但要用喷壶细水慢浇,避免把种子冲出来。出苗前最好覆盖一层稻草或者遮阳网,既能保湿又能防晒。
苗期管理特别重要,要及时除草但要注意别伤到幼苗。建议用手拔草,虽然累点但最安全。等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,可以追施一次稀薄的粪水,浓度控制在1:10左右。猪苓最怕"暴饮暴食",施肥一定要少量多次。
种植猪苓的方法
最后来说说病虫害防治这个重头戏。猪苓最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和叶斑病,虫害主要是蚜虫和地老虎。防治要讲究"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"的原则。
根腐病一般在雨季高发,可以用50%多菌灵800倍液灌根预防。叶斑病初期可以用70%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,每周一次,连喷2-3次。蚜虫可以用10%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,地老虎则可以用毒饵诱杀。
采收一般在种植后2-3年进行,秋季采收品质最好。采收时要小心挖掘,避免损伤菌核。采收后要及时晾晒,但不要暴晒,最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