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新手种植户,其实原因很简单但也很复杂。竹荪种植会大量消耗土壤中的特定养分,就像我们连续吃同一种食物会腻一样,土壤也会"挑食"。更可怕的是连作障碍,专业点说就是土传病害会累积。我去年就吃过这个亏,第二年产量直接腰斩,哭都没地方哭。
竹荪会分泌一些特殊的代谢物质,这些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"毒药"。而且那些讨厌的病菌和虫卵会在土里开派对,等你第二年再种时就给你来个"惊喜大礼包"。所以老农们都说要轮作,最好间隔3年以上,或者彻底消毒土壤。说到消毒,可以用石灰氮闷棚,虽然味道感人但效果杠杠的。
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
作为一个过来人,我强烈建议新手先别急着种竹荪。就像打游戏要先练小号一样,可以从平菇、香菇这些"新手村"品种开始。我在农技站学的时候,老师就说竹荪是食用菌里的"高难度副本",温度湿度控制不好分分钟翻车。
现在学习渠道可多了,抖音上就有不少农技达人分享干货。不过要提醒大家,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,最好找农业院校的公开课系统学习。我们县去年组织的食用菌培训班才200块钱,还送实操材料,简直不要太划算。记住啊,理论学得再好,不如亲手种一茬来得实在。
竹荪冬天可以种植吗
这个问题要分情况看。北方老铁们就别想了,除非你家里有矿能烧得起供暖。但在我们南方,冬天大棚里种竹荪完全可行,我就这么干过。关键是要把温度控制在15-25℃这个黄金区间,夜里温度掉到10℃以下就得拉警报了。
我用的是双层膜+草帘的土办法,白天掀开晒太阳,晚上全副武装。有个小秘诀:在棚里放几个装满水的黑色大桶,白天吸热晚上放热,比买加热棒省钱多了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冬季种植生长周期会延长,得有耐心等着它们慢慢长。我去年冬天那茬,从接种到采收整整多了20天,急得我天天蹲棚里数菌蕾。
大棚种植竹荪方法及种子
选对菌种就像找对象一样重要!新手建议选"棘托竹荪",这个品种比较抗造。买菌种一定要找正规单位,我上次图便宜买的"三无"菌种,出菇率还不到30%,血亏!现在农科院出的液体菌种就不错,虽然贵点但萌发快。
大棚搭建有讲究,建议用南北走向的拱棚,这样采光均匀。我第一个棚就是东西走向的,结果北边那排长得跟豆芽菜似的。基质配方是门学问,我的秘方是:竹屑60%、麸皮20%、玉米芯15%、石灰5%。记住要提前两个月堆制发酵,不然接种后发热能把菌丝烫死,别问我怎么知道的...
大棚竹荪菌种植技术
重点说说水肥管理这个老大难问题。竹荪这玩意儿娇气得很,水多了烂根,水少了干瘪。我总结出"三看"浇水法:看天气、看菌棒、看土层。阴雨天坚决不浇,菌棒发轻了再浇,表土发白浇透水。施肥要用腐熟的有机肥,化肥会把菌丝"烧"死。
病虫害防治是重头戏。先说虫害,菇蚊是最烦人的,我的土办法是在棚里挂黄色粘板,效果出奇的好。病害方面,绿霉病是头号杀手,发现病菇要立即连土挖走,然后喷5%石灰水消毒。预防最关键,每周用木霉菌生物农药喷一次,虽然贵但安全啊。采收要赶在菌裙完全张开前,这时候品相最好。储存也有讲究,烘干温度不能超过60℃,否则珍贵的香味物质就挥发了。